• 你好,欢迎来到汉中文明网!
  • 投稿邮箱:tougao@wenminghanzhong.cn
留坝

留坝:小农户对接上了大市场

来源:中共汉中市委文明办    时间:2019-08-12

“你看嘛,我前几天还卖了2666元。”8月12日,胡王刚拿出手机,打开“社员网留坝县香菇产地直供群”给记者“炫耀”。

家住留坝县玉皇庙镇石窑坝村四组的胡王刚,今年49岁,家里6口人。4年前种了1万筒香菇,出菇时,等着农产品经纪人(当地人叫“串串客”)上门收购,如果没有串串客上门来,香菇只能烘干,否则很快就会烂掉。

01.jpg

胡王刚(左)装运鲜菇。陕西农村报 记者 姚远 摄)

“烘干,需要燃料和劳务费,增加了成本,即使盼着串串客来,他们挑拣压价,鲜菇卖价低,干菇每公斤才卖四五十元,算下来,生产1万筒,几乎不挣钱。”因为销路不畅,为了家人生计,他准备转产。

然而,转机出现在2018年初,留坝县人民政府与北京中合利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社员网)签订了农产品销售合同,社员网是中国供销集团旗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全国性农产品网上批发市场。小农户对接上了大市场,农产品“丰产滞销”难题得到破解。

胡王刚去年种植香菇4.2万筒,通过社员网,鲜菇每公斤卖到6元至15元,干菇每公斤54元至65元,剔除成本,纯收入12万元,较往年相比,至少多卖30%以上。

胡王刚手机上的农产品直供群,群里有镇村干部、帮扶干部、社员网信息员、销售员,还有技术员和农产品种植户。老胡随机翻开手机,群里晒的有农产品照片、视频,还有技术服务和购销信息等,交流非常活跃。

02.jpg

晒干香菇。陕西农村报 记者 姚远 摄)

“只要不愁卖,我还要多种。”因为技术成熟了,胡王刚对香菇产业很有信心,前几天雨水多,采摘了350公斤鲜菇,担心卖不出去,但没有想到,他把照片和信息发到群里,当天就卖了2666元,社员网北京总部已经把钱打到了他的银行卡上。

“社员网不赚农民的钱,也不赚商家的钱,只是给农户和消费商牵线,搭建公平安全的交易平台。”社员网陕西项目负责人鲁建民说,他每天的首要工作是上网查信息,了解农产品的价格行情,帮助农民卖上好价钱。

“玉皇庙镇90%以上的农产品,都是通过扶贫社来做,老百姓没有风险。”玉皇庙镇镇长李明告诉记者,农产品从种到销,遇到所有难题,只要在群里发出信息,就会有人上门服务,所有环节一部手机全部搞定。群里的消息,既是交流,也是监督。

李明说的“扶贫社”,全称叫“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依托村支部组建集生产经营和公益服务于一体的平台,目的在于解决农村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难题。

拿种香菇来说,村扶贫社里有专业人员负责生产菌筒,解决了香菇种植中的技术问题,然后向下托管给群众,生产出来的香菇由扶贫社统一收购,再向上和龙头企业对接,解决了市场销路。扶贫社的创新模式,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参与。

03.jpg

杨小敏正在给西洋参装袋。(陕西农村报 记者 姚远 摄)

通过“能人示范、基地引领、扶贫社托管”方式,留坝县82.6%的农户和100%的贫困户捆绑在产业链上,农民成了龙头企业生产的新型农民。

县上6家企业与73个村级扶贫社签订订单115份,带动贫困户1318户,彻底改变了单打独斗、“提篮小卖”的销售状态,真正实现了小农户对接上大市场。

在扶贫社股份制经济合作社里,政府、村集体、村民分别占股15%、15%、70%。截至2018年底,全县73个扶贫社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3900元,4000余户群众分红530余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9832元。村集体积累达到2400万元,最多的村有500万元,最少的也有六七万元,告别了“空壳村”“空壳社”。

留坝县又出台政策,凡是发展香菇、土蜂、土鸡、土猪和特色经济林产业的都有奖补。又拿香菇为例,从生产袋料香菇2500筒到新建20万筒的基地,从场地、菌种、建棚、冷藏、烘干和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扶持和奖补政策。

目前,全县建成各类产业基地75个、发展袋料食用菌1071.4万筒,设施大棚2693座;养殖土猪1.1万头;中蜂3.2万箱、土鸡8.5万只、中药材5200亩。

“留坝的农产品以销定产,产销两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小勇说,农产品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只有卖得好,才能种得更好。

去年完成农产品销售额超过1亿元,线上线下几乎各占一半。据统计,社员网去年销售农产品4300万元,拿到政府服务费和奖金245万元。 优质的农特产品远销到上海、北京、南通等地,有的还空运卖到了国外。陕西农村报 记者 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