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汉中文明网!
  • 投稿邮箱:tougao@wenminghanzhong.cn
最美系列人物

巴山深处,书写自强中国故事

来源:中共汉中市委文明办    时间:2019-05-22

——汉中市“最美系列人物”刘兆荣同志先进事迹

30.刘兆荣.jpg

刘兆荣,男,生于1962年4月,城固县二里镇奎星村村民。外出打工时一次不幸矿难致他残疾,面对年迈多病的母亲,患有白内障的妻子以及年幼的儿子,几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当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他家时,他重拾信心,学习编织农产品技术增加家庭收入,同时带动妻子大力发展种养殖业,不懈奋斗,自强不息,逐渐走向幸福生活。他被评为汉中市2018年第四期“最美系列人物”。

2018年9月,刘兆荣满怀笑容坚定的在贫困户自愿退出申请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刘兆荣,57岁,城固县二里镇奎星村人。奎星村,地处巴山深处,自古以来便是贫困连片的地方,唐代诗人刘禹锡都发出了“巴山楚水凄凉地”的感叹。山大沟深、交通不达、闭塞的环境,地少人多,贫苦的现实条件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贫困的生活,还有一代代人们战胜贫困,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思想意识。刘兆荣,便是第一批走出这片大山,追求幸福生活,改变自身命运的代表之一。

1995年,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随同村人到山西汾阳一个煤矿打工,勤劳肯干的他得到很快得到老板的高度肯定,在这里一干就是四五年,外出挣钱使他家成为村里少数较富裕的家庭,那是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戏剧性。2000年,不幸悄然降临,在一次采煤中,煤矿塌方了,来不及逃跑的他被塌陷的石块压住了身体,等他醒过来,被告知腰部受损,下半身半身不遂。从此,他丧失了劳动能力,回到了家乡,生活陷入了困境。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该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他躺在床上,度过了几年时光,经历过痛苦、怀疑、无助,他接受了现实,开始谋划生活。生活的烦恼从来不会因为你的驻足而减少。母亲老了,身体不适增多,妻子得了白内障,儿子年龄大了,要娶妻生子,压力接踵而至,与日俱增,生活捉襟见肘。生活的苦恼、不幸成为他难以解开的结。他说那些艰难的日子最开心莫过于每天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床上,看到妻子种的花开了,他就觉得生活还有希望。是的,痛苦的人生经历并没有打垮他,反而千锤百炼之后,造就了他刚毅、不服输的性格。

2015年,国家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政策的春风吹到千家万户。生活贫困的他成为村党支部首批帮扶对象。他吃上了低保,有了定期免费体检。在帮助责任人的鼓励下,他深感不能坐等靠,帮扶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自己一定要重新“站起来”,自立根生。思来想去,他决定学习编框,但他身体不便,只能爬在床上,俯下身子,将每一根竹子削成宽窄相同的细条,然后依照相应的技法编织成框,整个过程非常吃力。心灵手巧的他,照着样板,回忆自己曾经看别人编织过程,没多久就编织的有模有样。后经收购商提醒筲箕市场需求大,他又开始学习编织筲箕。两年下来,他的手艺越来越精湛,成为十里八乡的编织能手、收购商的香饽饽。他的筲箕销往汉中,甚至更远的地方,编织筲箕也成为他的重要收入来源。

2016年,村里成立了扶贫资金协会,听到免息贷款的他,积极向扶贫资金协会争取了3万块钱贷款,买了四头牛、两头猪、十几只鸡。他的妻子种植了元胡、芍药等中药材2亩,水稻田2亩。家庭收入渐渐增多了,生活的轱辘又开始转起来了,生活的信心渐渐在这个男人心里建立起来了。虽然每天生活辛苦,但在他的脸上,已然是没有过去的愁眉苦脸,微笑成为了新常态。

2018年9月,收入稳定,远远超出贫困户标准的他,在签订贫困户自愿退出申请书时,他感叹国家政策好,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真是想都不敢想,而这现在渐渐成为现实。诚然,这一切,与他不懈奋斗,敢于向生活发起挑战,追求美好生活是牢不可分的。

城固县扶贫办、文联先后来到他家对他进行采访,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传。而他被城固县委、县政府评为“志智双扶”示范户。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一颗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心。这位坚韧的城固汉子,在巴山深处,正在书写着身残志坚,不屈命运的脱贫奋斗故事。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提醒着人们要不懈奋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