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汉中文明网!
  • 投稿邮箱:tougao@wenminghanzhong.cn
最美系列人物

双拐上酿出“幸福蜜”

来源:中共汉中市委文明办    时间:2018-07-27

——汉中市“最美系列人物”朱祎美同志先进事迹

16.朱祎美.jpg

朱祎美,西乡县大河镇河西村村民。他自幼丧母,父亲又意外离世。28岁时,自己腰椎骨折,妻子也离他而去。面对命运的种种不公,他曾近乎绝望,但为了家中的老小,他紧咬牙关,重燃生活信心,挺起了不屈的脊梁。通过发展土蜂养殖和中药材种植,他用支撑着的双拐书写了自强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2017年,被评为西乡县“第五届自强励志道德模范”。他被评为2018年汉中市第二期“最美系列人物”。

两年里三次打击接连袭来

西乡县大河镇河西村地处米仓山腹地,距县城105公里,这里“半年雪不融,秋季雨不停,天天云雾罩,抬脚爬陡山,落脚下深涧。”

朱祎美的家就在这里。土坯房还是50年前修的,但门前收拾的干干净净,眼前的朱祎美,正坐着做蜂箱,脸上洋溢着生活的喜悦,要不是身旁摆放的轮椅和双拐,你肯定不相信,这一个男人,过去几年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朱祎美2岁丧母,自小就是奶奶和父亲艰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大山里,靠庄稼只能图个温饱,出去打工成为不二出路。长大后,朱祎美也和村里其它年轻人一样,走出了大山,到外面打工。

2012年以前,朱祎美在浙江一家服装厂打工,每月能拿到4、5000元。如果事情不出意外,朱祎美将按照结婚、生子、在外打工这条许多在外打工年轻人是人生路走下去,然而,2012年家里发生的变故,则将这一轨迹改变了。

2012年,朱祎美在外打工的父亲打工时发生事故去世,朱祎美赶回家中料理父亲的后事。谁能想到,父亲去世只是朱祎美家一连窜不幸的开始。

2013年秋天的一天,朱祎美到自家柿子树上准备摘些柿子去卖,采摘时树枝突然折断,顿时,朱祎美从高高的树上重重的摔了下来。待朱祎美被邻居从村上送到县城医院已是十余小时后,当医生检查了直摇头,当时就对他说“你这是重度腰椎骨折,一辈子估计就只能坐在轮椅上了,弄不好还很有可能瘫痪!”听到这,朱祎美心如晴天霹雳。

不久,经过治疗的朱祎美回到家里修养。但随后不久,又一个打击向他袭来:妻子和他离婚了,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被抽去!

为了家人,他重新“站了起来”

在床上躺着恢复的那段时间,朱祎美几乎失去了生活信心,正值壮年,却几近成废人,自己该怎么办?怎么办?而此时,家里还有80多岁的奶奶和年幼的儿子,那段时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足不出户。家里接连变故,奶奶整天以泪洗面;年幼的儿子,嗷嗷待哺。看到这些,朱祎美内心在颤抖:虽然自己已成残疾,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自己若就这样倒下去,奶奶、儿子怎么办?就算是为了他们,也要好好活着!”

这之后,朱祎美尝试着走出阴影,为了恢复,他拿来小板凳垫在屁股下挪着走,但上下山坡只能在地上爬着走,“看着就丢人,就像狗一样。”

不愿意给大家呈现这样一个形象,倔强的朱祎美挣扎着爬起来扶着墙走,又绑了个四脚的木架子扶着走。期间不知道摔过多少跤,身上时常摔的青一块紫一块。就这样,后来腿部竟然慢慢有了些知觉。又一个半年,尽管左腿的小腿肌肉已经出现了轻度萎缩,但朱祎美发现,借助双拐,他可以撑起自己的身体,勉强能走路了!

重重困难压不倒,大力发展土蜂养殖

自父亲去世后,朱祎美之前在外打工积攒下的20万元在办完父亲丧事、看病、日常花销后,很快所剩无几。如何赚钱养家糊口?这成为摆在朱祎美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自己现在这个样子能干些啥?这些,让朱祎美满面愁容。

忽然有一天,坐在门口发呆的朱祎美望着家对面的小山包和空中飞舞的蜜蜂,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想法:干嘛不养土蜂卖蜂蜜呢?养土蜂,河西村一直有这个传统。从朱祎美爷爷起,家里就断断续续养过土蜂,他多少也耳闻目睹过。同时,养蜂更多的是项技术活。地方,家门前山包就是天然的养蜂场。想起这,朱祎美内心有些激动。

说干就干!然而,真到干时,朱祎美才发现困难重重,首先,虽然看祖辈们养过蜂,但没养过蜂,对蜜蜂习性不了解,同时如何引蜂、如何制作蜂箱,这些都是问题。
不会就学!朱祎美硬是用手机上网,一边学一边问一边摸索,终于将这些事整明白了。

门前山包对正常人来说爬上去尚不太费力,但对拄着双拐的朱祎美来说要想上去却困难重重。要想养蜂,首先就得解决这个问题。为此,花了几个月时间,架着双拐硬是一锄头一锄头在山上修出来一条可供一人通行的环形小路。

上山的路修好了,下来就进入养蜂正题了——建蜂箱。朱祎美学做蜂桶花了半年时间,山里粗壮的板栗树干是做蜂箱的天然材料。但板栗树需要锯断、掏空、刨光,哪一样都是力气活。一天下来,喝了多少水,就流了多少汗,腰背酸痛的都站不起来。蜂箱做好了,朱祎美还要在里面涂上蜂蜡、蜂蜜,有时还用树叶烧的烟熏一下。一个小小的蜂箱桶,凝聚着朱祎美的汗水,更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

自然界里,一般春季时,蜂王会率领蜂群一半以上的成员迁移,将王位让给另一只蜜蜂。对蜂农们来说,这是引蜂的绝佳时机。朱祎美在门前山包和野外山林各处散放了40多个蜂箱,这时,大部分蜂箱都住进了勤劳的贵客。少量的蜂箱空置,但只要看到一两只侦察蜂前来,朱祎美会赶紧打开蜂箱,扫扫蜘蛛网,再涂抹蜂蜡蜂蜜,迎接这个贵客的入住。

就这样,天晴时,朱祎美架着双拐上山放蜂桶、引蜂;下雨天,别人睡觉或打牌时,朱祎美就坐在屋檐下做蜂箱桶,一干就是一整天。雨声、劈木桶声,在这个不大的天地里,交织成一首动人的交响乐。

每年6月下旬和9月,朱祎美迎来了一年中两次最繁忙的时间——割蜜。割蜜本身对朱祎美来说是件力不从心的事。架拐的双臂支撑身体已非易事,更别提搬动满载蜂蜜的蜂箱了。站的久了,腰背部的肌肉会酸痛的抽动,所以大多时候,朱祎美的取蜜过程都是坐在地上完成的。取蜜时的野蜂才是最凶狠的,在上万只野蜂乱飞乱撞中,即便穿上防护服,朱祎美被蜜蜂蛰也是家常便饭,但他常常顾不得这些。

生活有时会开个玩笑,但终究不会亏待认真对待他的人。2017年,朱祎美的人生迎来了拐点:靠着土蜂蜜,朱祎美收获了两万多元的净收入,而这也是朱祎美家近几年来唯一一笔可观的收入。数着这一张张钞票,朱祎美的手有些发抖,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张张钞票背后自己付出了多少。

瞅准商机,种植重楼

重楼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朱祎美所在的河西村向来出产重楼,由于市场价格好,在利益驱使下,前些年,许多当地人到山上到处挖重楼卖,渐渐地,野生重楼越来越少。随行就市,重楼价格一路攀升。

正是瞅准了这个商机,2012年前,刚从浙江回家务农,那会没受伤的朱祎美,就在家门口倒腾出了半亩地,作为重楼“试验田”,种下了他自己挖来的上百颗野生重楼苗子并细心打理着。即使后来摔伤,这半亩重楼朱祎美也一直没有荒废。如今,重楼到了收获的季节,从土里刨出来的重楼比秤盘都要长。

2016年,考虑到养土蜂、卖蜂蜜季节性强,万一有个啥意外,家里顿时就过不去了。为此,朱祎美决定扩大重楼种植规模。刚好,去年县上对县域内贫困户有两年的贴息贷款政策,朱祎美思前想后,坚持贷了5万元,并拿出仅剩的积蓄,凑了近十万元回收本地野生苗和网购贵州种植场的苗子,种上了5亩重楼。

对于扩大种重楼,朱祎美有着自己的“宏伟”计划,在他心里,种5亩重楼只是第一步,他下来还想再贷点款,把重楼的面积扩大到十亩,“十亩成功了下来我就育苗卖。现在,重楼市场比较好,我们这里想种重楼的人多,但苦于买不到苗,我身体也不太方便,刚好,育苗相对来说是个轻省活,也比较适合我!”

除了养蜂、种植重楼,朱祎美还发展有茶叶4亩、马铃薯3亩,产业发展走在了全村的前列。

生活出现拐点,幸福之光展现

之前,朱祎美的蜂蜜主要是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向外推介,知名度有限。虽然大河镇镇上也有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网店,但对村上难以顾及到,走南闯北,熟知外面世界变化的朱祎美,看到乡亲们有土特产一是量小、质量不一、销路受限,朱祎美一直在思考着。

去年,县上出台了关于鼓励贫困村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指导意见,趁村上第一书记多次来家里,朱祎美就这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朱祎美说,村里发展养蜂的可以抱团发展,建立合作社,他可以提供整个流程技术支持,通过统一流程、标准、包装,掌握销售链条,将产品推出去,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蜜蜂生命很短暂,在它有限的生命里,都是在为‘大家族’在谋幸福,没有一点私心。它那一点点蜂蜜不知是从多少花朵中辛辛苦苦采来的,就是那点蜂蜜,它也只食用一点,只要能保证自己基本生存就满足了,而把大部分成果给别人。万一天敌入侵,它还要誓死保卫家园,自己在蜇伤别人的同时也将死去。活着都是为了家人,一直到死。所以蜜蜂虽小,很令人尊敬!”看着空中飞舞的蜜蜂,朱祎美若有所思地说道。

“像他们很多贫困户是要靠国家救助,但我不这样想,我虽然腰瘫了、腿瘫了,但我有两只手,人穷但志不能穷,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努力才行!”朱祎美坚定地说。

当地姑娘陈昌艳感佩于朱祎美不服输的劲头,不顾流言蜚语,走到他的身边和他共同面对生活。

4月份以来,满山披满绿装的米仓山小气候一天几变。这几天,雨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给天地间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啪、啪”,坐在门口,闲不下来的朱祎美又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