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汉中文明网!
  • 投稿邮箱:tougao@wenminghanzhong.cn
留坝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家谈·留坝】抓好乡风民风 提升全民素质

来源:中共汉中市委文明办    时间:2018-07-02

留坝县火烧店镇辖7个村,现有人口3283人。近年来,该镇以创建省级文明村镇为目标,以提高全民素质和镇村文明程度为重点,以突出抓好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后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3个,县级文明村2个,火烧店镇政府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微信图片_20180702083020.jpg

树立精神坐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思想凝聚发展共识,精神汇聚前进力量。近年来,该镇深入实施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留坝新故事”为主题的全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志愿服务、诚信建设等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利用“美丽火烧店”微信公众号、户外广告板、公示栏、文化墙及宣传栏(展板)等社会媒介,制作刊播“我的价值观”“我的中国梦”、中华传统美德等道德主题公益广告近2000平方米,设立各类公益广告宣传牌100余块,有力地营造了创建氛围和社会文明风气。持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宣传、争做旅游形象大使、“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寻找最美家庭”“晒被子亮孝心”“最美留坝人”系列评选活动,持续办好用好“道德讲堂”,传播好人事迹,放大好人效应,把身边好人品牌叫响,先后涌现出了雷文芳、李彩云、徐千惠、吴海霞、苏建成、王雨欣等一批陕西省道德模范、汉中市“最美系列人物”、汉中市美德少年、“最美留坝人”等先进人物,成为群众学习的好榜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广大群众自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

2.jpg

3.jpg

4.jpg

引领新风正气 文明乡风吹拂美丽家园

乡村发展好不好,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2013年,该镇探索推出“美在农家”三项活动(即丰收挂起来、庭院靓出来、歌舞跳起来),随后先后推出“无职党员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联系岗” “清洁卫生家庭”“最美养花人”“最美庭院”等活动载体,一年一个脚印,年年提档升级,使评比创建活动常态化,促使群众精神面貌大变样。2017年年底,为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积极构建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该镇率先推出 “德美屋”建设,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按照积孝、积善、积诚、积勤、积俭、积美确定六大共性积分项目,还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现状愿望强、精神面貌变化大等八个方面表现确定贫困户积分项目,并逐一明确赋分标准,将善举美德、好人好事和失信、失范、失德的行为量化积分或扣分,并通过积分等价兑换生活用品。同时,该镇率先推行入户评议“道德积分”,进一步整合“四支队伍”工作力量,组织道德评议会对照“弘六德·展六美”道德积分标准,集中对各家各户三月份的道德行为表现展开一次入户评议,通过“让事实说话、用积分反映”,让每个村民心中都有了一本“明白账”,好与不好、优不优秀、差距在哪”等问题一目了然,群众心服口服,有效增强了村级组织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在弘扬尊老孝亲家风的基础上,“德美屋”还广泛推崇教子有方、忠厚待人、助人为乐等家风家训。对于家风淳厚的家庭,村上便在大门口最显眼的位置,挂上家风家训牌匾,以示殊荣。“德美屋”的道德力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就连开麻将馆的人,也因为积“诚”方面得了零分,受不住村民的舆论压力,主动关停了麻将馆。“德美屋”产生的蝴蝶效应,让人心齐了,村民的精气神提起来了,村里的人居环境变美了,乡村大舞台的文艺演出更多了,让农村充满了淳朴、厚道、友善。

5.jpg

6.jpg

推进乡村治理 扶贫社为村级组织赋权活能

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该镇坚持注重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选好带头人,配强班子,以党风、政风带动乡风、民风的好转。自村级扶贫社创建以来,该镇充分发挥扶贫社管理平台作用,指导各村扶贫社成立公益类服务队,负责维护人饮工程、环境卫生打扫、组织文化活动、张罗红白喜事、倡导文明新风等乡村治理工作。在扶贫社的统一领导下,文艺宣传服务队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参加全县群众文化艺术节,组织恢复了采莲船表演、舞狮等传统节目,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加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扶贫社红白喜事服务队在推进移风易俗改革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不断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制度约束,同时,积极引导各村根据实际村情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卫生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把制定“一约”和成立“四会”的过程,作为教育引导群众破陋习、树新风的过程,并把党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的力量凝聚起来,推动“一约四会”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