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汉中文明网!
  • 投稿邮箱:tougao@wenminghanzhong.cn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文明汉中>
文明汉中

补齐精神短板 助力精准扶贫——西乡县实施“志智双扶”工程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侧记

来源:中共汉中市委文明办    时间:2018-04-09

西乡县在脱贫攻坚中探索实施了“精神扶贫工程”,围绕思想扶贫,激活内生动力,一气呵成打出了“五讲五知、明理·感恩·自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组合拳”,呈现出村组拂新风,产业成风景,人人争先进,发展日日新的良好势头。 

“五讲五知”拨亮群众心灯

想脱贫,难的是人穷志短。提起少部分扶不起来的贫困户,扶贫干部们最为头疼。如何更好地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精神动力,该县两年前创新开展了“讲形势、知党恩,讲道德、知荣辱,讲文明、知礼仪,讲诚信、知敬畏,讲法治、知底线”为主题的“五讲五知”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

该县峡口镇水磨村驻村第一书记马峰回忆第一次见到贫困户谯修明的情形时说:“40多岁的人了,大白天睡在晾晒黄豆和茶叶的大竹篮里。看见来人了,也不知道起个身。家里摆放得杂乱无章,连个坐人的地方都没有。”谯修明家在大山深处,从村委会步行上山得3个多小时。闭塞的环境让他一直没有成家,父母因病去世后,谯修明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精神萎靡不振,人前人后抬不起头。 

马峰和镇村干部深知,做扶贫工作必须有十二分的耐心,不能要求贫困户立刻能有所改变。马峰和镇村干部找他谈心,并告诉谯修明:“起码我们下次来家里,你能睡在床上。”过了几天,马峰第二次来家里的时候,谯修明果真睡在了床上。看见马峰来了,还立即起身迎接。 

慢慢改变,就是好事。扶贫干部耐心又认真地给谯修明讲解脱贫的政策,用同村村民自强不息的事迹鼓励他,增强谯修明的脱贫信心。 

如今,在干部们的帮扶下,谯修明利用扶贫政策和贴息贷款养了2头牛和30只羊,还种了1.5亩茶叶……邻居都说,现在谯修明像变了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人还是那个人,房还是那个房,但精气神大不一样。他逢人就说:“干部把我当亲戚一样,真帮实扶,我不积极脱贫怎么对得住人家。感谢党和政府,我越干越有劲,坚信一定能脱贫。” 

通过广大干部不断把“五讲五知”思想道德教育送入田间地头,送入贫困户的家中,“争当贫困户”的现象在该县大为减少。 

明理感恩自强,提升发展动能

日前,该县骆家坝镇张家坝村贫困户老张的“存折”上又多了一项“收入”:参加种植技术培训30分。这是老张特殊的“存折”,是村“爱心超市”发给他的。这是该镇为推进新民风建设出的“新招”。老张说,有了这个存折,不光能挣到积分兑换物品,说起来脸上也有光。自从张家坝村有了“爱心超市”,现在打牌、喝酒、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勤快、节俭、琢磨挣钱的人多了。 

家住子午镇罗家院村的冯义军。2007年,先后借款9万余元,干起了木耳种植。由于多雨,木耳几乎绝收,造成亏损近10万元。除了欠下14万元的债务,妻子离婚出走更是给了他很大的打击。 

2015年,因为缺少发展资金和住房问题,冯义军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县上来了帮扶干部,帮我协调贷款。”冯义军说。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他贷了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作为发展资金,不仅发展了200架椴木香菇,还开垦了37亩荒地种植吊瓜子。2016年,冯义军种植的香菇卖出5万余元,吊瓜子卖出2.3万元。 

听说村上准备成立一个桑蚕合作社,冯义军果断加入。村主任黄宗泉介绍说,全村包括冯义军家在内,还有66户贫困户,今年该村计划发展700亩吊瓜、4000架椴木香菇、500亩桑蚕等,到2019年就可以脱贫摘帽。

精神助力,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村组道路十里通,千亩荷塘产量增;莲藕养鱼聚宝盆,村民入了网络群;打工方便不出村,合作医疗惠百姓……”这是张贴在该县高土坝社区的一首群众自创的脱贫致富打油诗。 

精神助力,让大家从心底感谢党的好政策:高土坝社区“讲形势、知党恩”,打造了“感党恩一条街”,家家门上张贴“十颂共产党”内容,户户悬挂家风家训对联。为倡导脱贫致富奔小康文明节俭新风尚,社区对新事新办明确规定:酒席每桌不能超过400元,每瓶酒不能超过50元,每盒烟不能超过15元,送礼除亲人外不能超过100元……家家户户用勤劳务实的家风,促进新的民风社风形成。 

“乱堆乱放不讲究,群众劝说不接受;父母面前不孝顺,遇到利益抢破头。”这是基层干部对个别贫困户的“画像”。怎么才能驳倒“歪歪理”,止住“胡咧咧”,刹住“等靠要”,形成好风气?该县将新民风建设纳入村规民约,要求全县114个贫困村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新乡贤促进会,教育群众破陋习、树新风,形成群众的事情“大家议、共同定、集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