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汉中文明网!
  • 投稿邮箱:tougao@wenminghanzhong.cn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头条>
头条

五丰村的蝶变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1-04-09

五丰循环产业园员工在晾晒农产品。 陕西日报通讯员 谯胜海摄

当初不少人都觉得胡胜银在做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18年过去了,时间默默地开出了花。

“隶属城中村,长期被遗忘。”以前的西乡县城关镇五丰村(现城南街道五丰社区)穷得叮当响。

从2003年开始,五丰村党总支书记胡胜银带领全村以发展养猪产业为契机,拉开集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序幕。自此,从“万元户村”,到新农村建设的急先锋,再到乡村振兴的新标兵,曾经一穷二白的五丰村一跃成为年产值4亿多元的“亿元村”。

地处陕南绿水青山中的五丰村,到底有着怎样神奇的发展“密码”?

养猪成就“万元户村”

3月20日,一场春雨润泽茶乡,59岁的胡胜银驱车来到五丰循环产业园,五丰最大的种植养殖一体化基地就在这里。站在产业园观景台极目远眺,胡胜银的思绪回到了2003年刚开始谋划养猪的日子。

当时,五丰发展规模化养猪既有县上政策支持,也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当胡胜银给大家描绘养猪产业的发展前景时,一些村民却说:“那搞不成,家有千贯,拴绳子的不上算!”满腔热情的他被村民重重地泼了冷水。

“让村民吃上肉,能致富。”胡胜银没有放弃。2003年开春,他挨家挨户动员养猪,亲自为养殖户协调土地,拉电供水。他从家里拿出4万元,带着12名有养猪热情的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当年五丰建成3个大型养殖场、6个中型养殖场,另外还有几十户散养户。通过大户带中户、中户带小户的模式,五丰养猪产业快速发展起来。

养猪产业在五丰一路高歌,但短短七八年时间里,所有养殖户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猪价波动。为提高养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五丰人决定把养殖户组织起来,内部精细化、专业化发展。2010年春,在一串鞭炮声中,125户养殖户成立了富民生猪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决定投资310万元,建设一个万头规模的种猪繁育场。全体社员举手表决通过,30余户养殖大户现场承诺出资5万元到10万元。会后,胡胜银马不停蹄地忙着选址、征地。可因为担心有风险,满口答应送集资款的社员一个也没来,连村“两委”班子成员也躲着他走。“坚持,还是放弃?”胡胜银陷入两难。

胡胜银最终决定把自己经营的银丰花炮厂的钱拿出来,硬着头皮干下去。他的举动感动了合作社成员,有28户社员向他主动兑现了集资款。种猪繁育场终于建成投产,全村养猪规模持续扩大。到2015年的高峰期,生猪年出栏量达4万头。五丰,一举成为陕南最大的养殖专业村,也成为全县响当当的“万元户村”。

循环农业念活“绿色经”

“村子里乱糟糟,闻起来臭烘烘。”五丰1024户村民,70%都养猪。大家养猪富了,但环境也被破坏了。养殖户将猪粪随意堆放,有的甚至将污水排到村头的五丰河里,五丰成了当时有名的“臭村”。

县上新的环保政策给五丰的养猪产业提出更高环境要求。按照县上整体规划,全县要拆除14个大型养猪场,仅五丰就有12个。

“敢问路在何方?”五丰人如果不养猪了,大伙儿都会成为断了线的风筝。

省农业部门的专家来了,开出药方——走循环农业之路。

那段时间五丰村村委会的灯一直亮到很晚,大家都思考如何让农业产业进行循环?

最终,五丰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循环模式:植物秸秆—喂猪养牛—粪水处理—浇灌农田—收获产品。农作物可卖钱,秸秆可卖钱,粪水也可卖钱……

可如何实施“变废为宝”?问题倒逼又一次把五丰推向了新的高度。

合作社主动牵头向养殖大户王得庆、王胜勇的养猪场投资4万元建成100立方米中型沼气池,帮散养户王恩杰、姚德勇建成200立方米沉淀池。同时,合作社争取1000余万元项目资金建设800立方米沼气池2座,实施“田间水肥一体化”工程,铺设管网近1万米,覆盖2300亩种植园。

五丰的探索有了成果。2014年,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五丰召开。

到2018年,五丰又邀请北京的专业机构对整个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建成投产五丰循环产业园。五丰循环产业园以养猪场为中心,沼液厂为“心脏”,辐射600亩雷竹园、1121亩茶园、260亩葡萄园、300亩猕猴桃园和700亩生态稻田,真正让循环农业“动起来”。

招商引资激活“一池水”

环境好了,大家富了,但村里的年轻人却急着离开这里,合作社办的产业也止步不前。

五丰可持续发展动力在哪里?胡胜银曾经创办企业的理念又一次启发了他:“要整合资源、搭平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舞台。”

五丰以2278万元为资本,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并把土地、鱼塘等资源交给资源管理公司,把融资问题交给互助资金协会,把劳务用工、保洁服务交给劳务服务公司,由此形成新型“一社三司”模式。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五丰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湖南、湖北、河南、重庆、西安等地企业前来投资,村里的大学生也回来了。

“入驻园区后,资源管理公司立即为我们办理了100亩生态稻田流转手续,并安排村民进行田间管理。这种‘拎包入住’的感觉,让我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陕西谷生谷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宏说。

茶香猪、黄池米、毛桃哥……园区里一个个农字号品牌火了。同时,这些企业在园区内相互协作,实现了循环发展。富博牛场负责人王思博说:“目前,牛场每年能收购园区种植户910万斤秸秆喂牛,牛肉卖给园区牛肉干和牛排厂,同时牛粪卖给有机肥料厂,这种内循环一举多得、互惠互利。”

截至目前,五丰入驻各类企业和合作社28家,年产值达4亿多元。五丰300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2万余元。(通讯员 谯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