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汉中文明网!
  • 投稿邮箱:tougao@wenminghanzhong.cn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文明汉中>
文明汉中

洋县:“345”工作法赋能“鹮乡连理会”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5-04-17

近年来,洋县以朱鹮文化价值为依托,以“减轻群众负担、倡树文明新风”为导向,探索推出“鹮乡易俗会”志愿服务项目,增加新人婚礼“仪式感”,破解高额彩礼“老大难”,倡导文明婚俗“新风尚”,有效打通凝聚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最后一公里”。

用活三大载体 提升文明素养

“这次我给女儿办出阁宴,村上红白理事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上门倡导我破除陋俗,喜事也要简办,我们全家很赞成。”龙亭镇杜村村民雍灵说。

洋县用活用好“线下宣讲+线上宣传+案例警示”宣传载体,依托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大队力量,组建鹮乡新风宣讲团,通过“庭院六送”“院坝说事会”等形式,深入村(社区)广泛开展婚俗新风专题宣讲,发放文明婚礼倡议书。利用户外大型LED屏、文化长廊、“大喇叭”等宣传文化阵地,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内容,拍摄纪录短片《一场没有亲朋的“婚礼” 新郎骑摩托车接回新娘》,策划拍摄《鹮乡易俗会》宣传短视频,对正反典型案例进行展播宣传,推动文明新风“到位”又“到家”。

同时,洋县相关部门联合县法院、检察院,收集整理近年来因彩礼问题而导致的婚姻纠纷案件,以案例予以警示,调配镇(街道)司法、派出所力量,通过普法宣传、以案说法等方式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做实四个强化 培育文明礼仪

近年来,洋县从强化群众文明素养提升、“一约四会”和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发挥以及教育引导着手,将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化振兴等工作深度融合,县镇村三级联动,策划开展主流价值培育、移风易俗深化、乡村治理促进、文化惠民浸润、优秀家风引领、家长素养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七大行动”,村(社区)做实“374”文明提升工程。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扎实开展劝诫封建迷信、高价彩礼等宣传宣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过去,群众过红白喜事互相比排场,不讲节约。自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倡导婚事新办、白事简办,风气一下好起来了。”茅坪镇东村干部毛红新说。

在洋县农村,依托家宴备案管理制度,推动红白理事会提前介入,规范彩礼数量、宴席举办桌数、标准,对酒席规模、烟酒档次等统一标准,引导群众抵制大操大办、高音吹奏鼓乐、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等扰民行为,杜绝封建迷信、低俗表演等不良习俗。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各志愿者通过讲述爱情经历、分享家风故事、赠送朱鹮礼品等形式,创新推出以文明为底色,集娱乐性与教育性为一体的鹮乡新婚礼模式。

洋县县委宣传部联合县纪委向全县干部发出《移风易俗承诺书》,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示范带头作用,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深入调研,将婚事新办简办、限制高额彩礼、鼓励“零彩礼”和“低彩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坚持策划开展集体颁证仪式、婚前讲座等活动,引导青年群众共同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

倡导五步流程 引领文明新风

“今天的婚礼很有意义,父亲又亮出了我们的家风,我和妻子要把好家风传承下去,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3月15日,龙亭镇杜村任强在婚礼仪式高兴地说。

洋县充分利用农村婚丧嫁娶最能聚集“人气”的有利时机,植入教育元素,结合县域人文风情,倡导婚礼鹮乡连理会“五步流程”,达到一场新婚礼教育一村人的效果。

第一步由新人讲述自己甜蜜的恋爱过程;第二步由父母讲述在婚姻生活中形成的家风家训,并由父母赠送书法志愿者书写的家风家训牌匾,传承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第三步,由家族代表讲述家庭及村里变化,通过今昔对比,感受社会发展变化,激发群众感恩党、感恩社会;第四步由文明实践站代表为新人赠送象征忠贞爱情,镌刻有家风家训的朱鹮礼品;第五步由新人讲述如何秉承家风家训,憧憬幸福生活的理想。通过五个环节鼓励广大青年引领婚庆新风,摒弃低俗、庸俗陋习,让群众在参加婚宴中受到教育、滋养感情。

该模式融合了朱鹮“爱情鸟”“吉祥鸟”忠贞、高雅、友善、坚毅等文化价值,厚植了经典文化、传统美德、家风家训等内容,文明高雅又赋予美好祝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为婚礼新人赠送印有核心价值观的口杯、红包封皮、朱鹮家风水晶摆件、个人定制家训书法卷轴礼品。

目前,洋县“鹮乡连理会”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在全县已开展300余场次,县域外举行活动10余场,赠送朱鹮家风水晶摆件500余个、赠写家风家训书法卷轴1200余幅。


责编:皇甫喜   编辑: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