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明沃土 培树时代新风——宁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亮点纷呈
一场场紧接地气、紧贴民生的主题宣讲,和着“乡音”,带着“泥味”,将党的理论传播到田间地头;一处处如繁星散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遍布城乡,辐射延展,成为凝心聚力的重要载体;一次次如春风雨露的惠民主题活动,带着“温度”,伴着“深度”,将“文明新风”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在宁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如同和煦的微风,轻柔地拂过羌城每一个角落,浸润着城乡每一寸土地,滋养着每一位宁强人的心灵。
群众宣讲接地气 党的声音入心见行
“赵叔快别看手机了,走,到文化广场听宣讲去……”近日,在宁强县舒家坝镇,宣讲员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群众身边的发展变化,为村民们带来一场冒热气、接地气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宁强县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集中讲、比拼讲、田间讲、流动讲等花式宣讲,让文明实践“走新”更“走心”。
“军娃你好好听,等你结婚时请他,保准婚事给你办得又热闹还省钱。”在巴山镇石坝子村杜大哥的婚礼上,县礼仪协会李林会长的“宴席讲堂”又开始了。为推动移风易俗落实见效,该县成立以礼仪协会成员、各镇(街)分会长、农村总管(知客)为骨干力量的“文明新风宣讲团”,利用宴席契机,深入阐释移风易俗的紧迫性与陈规陋习的危害。近3年,600余个家庭邀请礼仪协会操办婚丧嫁娶事宜,简化程序、减少开支的同时,也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该县还创新举办“羌州新声”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大赛,通过村(居)初赛、镇(街)复赛、全县决赛层层选拔,以赛促讲,法治宣讲员、心理健康宣讲员、农业宣讲员、支客宣讲员、红领巾宣讲员纷纷进学校、进社区、进农家,将党的政策、主流价值、综治维稳、移风易俗等新思想、新理论传到了寻常百姓家,成为激活基层文化的“催化剂”,实现群众性宣传宣讲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跃升。
多彩活动暖民心 文明实践浸润城乡
“大家注意看,现在是水稻灌浆期,需要增加稻田中的水位,确保水分充足。”2024年8月15日,在“稻花香里说丰年”文明实践活动现场,农业专家周建国边掐稻穗边讲解,他的“移动课堂”吸引了20多位村民参加。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宁强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创新开展“稻花香里说丰年”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结合时令节庆,在田间地头举办农事宣讲会、田园朗诵会、音乐会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活动通过诗文朗诵、微宣讲、话家常、文艺助演、有奖竞答、志愿服务等形式,分享致富经验,共话发展之路,倡导群众节约粮食、科学农耕,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像这样的特色活动在该县还有很多。“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在春节、清明、升学、入伍等重要时间节点印发移风易俗倡议书28000余份;精心编印的《礼尚羌州》民俗读本,全面涵盖当地婚嫁丧事习俗、说词、流程等,向社会免费捐赠1000余本;持续打造“呵护汉江源”志愿服务、“长征一家人”红色课堂、“好人之乡燕子砭”道德讲堂等示范活动;实施“光影圆梦·温暖山区行”“乡村托尼·爱心义剪”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20余个……2024年,全县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200余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已然成为群众的“心灵之家”。
特色品牌树新风 文明乡风焕发新貌
“哇!县上这次举办的大型羌族集体婚礼,场面太震撼了,明年我结婚也要报名参加,既省钱省事,还仪式感满满。”在2024年11月9日宁强羌族集体婚礼现场,张思锐激动地对朋友说。去年该县依托县域独有的羌族文化资源禀赋,以抵制高额彩礼、摒弃陈规陋习为目标,成功举办“崇德尚俭为爱减负移风易俗倡树新风”羌族集体婚礼,来自全国各地的18对新人在感受传统民俗婚礼的同时,又体验了喜事新办的便捷和节俭,成为婚事新办、文旅融合的典范。
这只是宁强县“婚俗改革”的缩影。近年来,该县先后成功举办6场羌族集体婚礼,见证了125对新人与11个金婚家庭的幸福时刻。在集体婚礼的影响和带动下,该县先后有多对新人积极实践婚事新办、婚宴简办的婚俗新风,简约时尚的“公交车婚礼”、户外婚礼等新式婚礼不断涌现。
不仅如此,该县深度挖掘“零彩礼”和“低彩礼”家庭线索,邀请县内书法名人为新婚文明风尚好家庭创作书画作品22幅,并在婚礼当天由相关部门亲送。量身定制的特殊贺礼既提升了新婚家庭的荣誉感,也增强了社会宣传效果,同时激励更多家庭踊跃践行文明婚俗。
围绕文明节俭办宴席,该县1000余名志愿者组成了30余支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免费为新人提供婚庆演出120余场次,取代低俗不良婚庆演艺。大安镇“开山锣鼓”文艺志愿服务队多次受邀到市、县进行表演,“爱心乐厨”志愿服务队在代家坝、阳平关等镇流行多年,免费提供婚礼宴席全流程服务,推动婚俗改革深入宴席细节。
责编:皇甫喜 编辑: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