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汉中文明网!
  • 投稿邮箱:tougao@wenminghanzhong.cn
乡村振兴

宁强县:绘就乡村“新画卷” 奏响振兴“奋进曲”

来源:中共汉中市委文明办    时间:2025-02-25

汉中文明网讯(通讯员 刘炳林)今年以来,宁强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深化“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实施农业升级行动,大力发展“五个农业”,农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现代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羌州大地徐徐展开。

该县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特别是天麻种植培育有着悠久历史。全县拥有天麻菌材林11.1万亩,储蓄量371万立方米,随着第四届天麻贸易洽谈会、首届中国中药生态农业交流大会在宁强召开,宁强也获得“中国天麻之乡”荣誉称号。近年来,宁强县通过引进专业农业科技公司,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效降低了生产经营风险,助推了群众增收致富。

在羌山生态农业实验田里,张远鸿拎着刚挖出来的天麻赞不绝口。“政府这两年对我们的支持比较大,给了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天麻种子繁育的创新和栽培技术的创新。我们现在研究的有7、8种栽培模式,种植周期缩短了,获得的效益也更高了。”陕西羌山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张远鸿说。

“目前,全县发展天麻5万亩,其中商品麻种植基地4.5万亩,种麻5000亩,年产鲜天麻7万余吨,产值超过15亿元,带动农户2万余户6万余人,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宁强县中药办主任张伟介绍道。随着宁强县天麻率先出圈,一个以道地药园为核心,以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引领的林下中药材产业初见规模。形成了以天麻、淫羊藿为主,华细辛、重楼等名贵中药材为辅的发展格局,全县中药材总面积23.4万亩,中药材加工企业已超过56家,产值居全省第一,这是宁强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宁强县现代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中药材、茶叶、食用菌三大产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发展畜禽养殖、蔬菜、果业、中蜂、烤烟、水产等地方特色产业,构建了以主导产业为引领、特色产业为补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建成了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了一批“五个农业”示范园,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全县新发展中药材6.6万亩,发展天麻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生产干毛茶1.05万吨;生产袋料食用菌7700万袋,种植羊肚菌6580亩;种植烤烟5819亩。

去年以来,该县认证有机农业面积1.15万亩;有效期内地理标志农产品7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7个,认证绿色食品6个,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宁强县香菇、林下椴木黑木耳市级地方标准发布,宁强县“羌州九月”桂花红茶新品注册、标准发布;茶叶类青木川牌商标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宁强县黑木耳、香菇、茶叶等8类农产品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村2个,3A级茶旅融合景区1个,培育农文旅融合示范点9个;发展智慧农业示范基地8个。

去年该县实施产业发展项目39个,财政投入5788万元,带动全县79个薄弱村增加集体收益254.65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6个,财政投入1268万元,带动16个村增加集体收益151.75万元。全县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3292万元,村集体收益15万元以上的村达125个,其中20万元以上的28个、50万元以上的16个。

让村容户貌换新颜,让乡村和谐稳定,让群众可感可及……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路上,宁强县坚持内外兼修、“软硬”兼施,积极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全县48个村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全县共有农村卫生厕所73461座,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16442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24%;全县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自然村组1672个,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达到100%,其中自然村有效治理率达到96.14%。

放眼羌州大地,田野孕育着丰收的种子,乡村涌动着发展的动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正在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变为现实。“2025年我们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美为目标,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粮油种植总面积51万亩以上,全县新发展中药材天麻5万亩,淫羊藿1万亩,新建茶园1.2万亩,发展食用菌8900万袋,畜禽出栏150万头(只),发展蔬菜5.8万亩,发展烟叶6000亩,创建市级“五个农业示”范园区6个、骨干企业4个、示范合作社44个、特色产业村54个,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5个,市级重点村10个,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宁强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超说。


责编:皇甫喜   编辑: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