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鹮乡有理”传党声 理论宣讲润民心
汉中文明网- 在陕西的文明实践版图上,洋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近日,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创新案例——《“鹮乡有理”传党声》成功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陕西创新案例》,为我市文明实践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过去,理论宣讲在洋县面临着诸多困境。宣讲形式单一乏味,流程缺乏规范,宣讲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鹮乡有理”传党声文明实践项目应运而生。“鹮乡有理”传党声以“理论宣讲+文明实践”为核心,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与地方文化相结合,推动党的声音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成为连接党和群众的坚实纽带。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宣讲品牌
洋县作为朱鹮的故乡,拥有得天独厚的朱鹮文化资源。当地充分发挥这一独特优势,将“鹮乡有理”品牌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在各类宣讲活动中,宣讲员常常以朱鹮保护为切入点,讲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激发群众的爱党爱国情怀和建设家乡的热情。
宣讲员夏明亮说道:“在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了‘理论+文艺’‘理论+实践’等宣讲模式,通过快板、小品、民歌等文艺形式,将理论宣讲融入群众文化生活。”以朱鹮保护为主题的文艺节目《鹮乡新声》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朗朗上口的唱词,让群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党的理论教育。
在溢水镇西山村开展的乡村振兴政策宣讲活动同样别开生面。宣讲员夏明亮在为村民们解读相关政策的同时,亲自下地示范进行技术指导,从种子的选择、播种的深度和间距,到后期的田间管理,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村民们围在四周,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西山村村民沈奎激动地说:“这样的宣讲活动太实用了!以前听政策总是一知半解,现在既能清楚地了解政策,又能实地学习掌握实践技能,对我们发展农业生产帮助太大了。”
广纳贤才,奏响“鹮乡有理”宣讲强音
在壮大宣讲队伍方面,洋县广纳贤才。从身边好人到机关干部,一批批优秀的宣讲志愿者加入其中,为宣讲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还邀请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宣讲队伍的专业素养,让宣讲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为了让‘鹮乡有理’的声音传得更远,我们还十分注重宣传与激励。开展宣讲活动评选,对优秀做法进行宣传推广,让好经验在洋县大地生根发芽。将宣讲活动场次纳入考核加分指标并给予资金补助,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洋县宣传部副部长蒙建亮说道。
如今,这支不断壮大且专业素养持续提升的宣讲队伍,活跃在洋县的每一个角落。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中,宣讲队伍的宣讲技巧愈发成熟,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灵活调整宣讲内容和方式,真正成为了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让党的声音在洋县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成效显著,文明实践深入人心
《“鹮乡有理”传党声》案例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影响力,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据统计,自该策划开展以来,洋县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000余场,覆盖群众10万余人次,有效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的传播。
群众纷纷表示,“鹮乡有理”宣讲活动让他们对党的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参与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村民张柯军感慨道:“以前觉得党的政策离我们很远,很多内容都听不懂,现在听了宣讲才知道,这些政策都是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打心底里支持。”
洋县宣传部部长廖丹表示:下一步,洋县将继续深化“鹮乡有理”品牌建设,进一步丰富宣讲形式、拓展宣讲内容,通过创新形式、因地制宜等方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注入更多精神动力,让党的声音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鹮乡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未来,洋县将以“鹮乡有理”为依托,持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文明实践工作水平,让这张独具特色的文明名片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记者 高思懿)
责编:皇甫喜 编辑: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