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欢迎来到汉中文明网!
  • 投稿邮箱:tougao@wenminghanzhong.cn
文明家庭

“医”路同心 守护健康 ——记第十三届陕西省五好家庭标兵陈禹朋家庭

来源:汉中日报    时间:2025-02-14

汉中文明网讯-  过去,在城固县龙头镇,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身穿白大褂、背着行医箱,走路略带佝偻的身影。他就是身体残疾却坚持走村串户为乡亲们看病送药的乡村医生陈禹朋。

77245146d248a61731a87e56d779025b_img_45_1104_187_239.png

春节期间,陈禹朋一家外出旅游在雪景中留下幸福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区患者来诊,他在汉台区开办了中医诊所,同时坚持每周回城固坐诊,为群众提供便捷的中医服务。

从医二十四年来,接诊患者数万人,始终践行着“大医精诚”的精神,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去年12月,陈禹朋家庭被评选为第十三届陕西省五好家庭标兵。

幼年遭遇意外  立志学医治病救人

今年45岁的陈禹朋,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神中透露着坚定,给人一种十分信赖的感觉。谈起从医的故事,陈禹朋一脸严肃:“一切要从我3岁那年说起,年幼的我因病导致脊柱弯曲变形,落下残疾。六岁那年,年幼的二姐因病情被误诊而离开了人世。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我暗下决心,长大之后一定要学到精湛的医术,决不让患者像姐姐和我这样不幸。”

1995年,陈禹朋如愿考上城固卫校。学医期间,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用来买资料继续自学,2001年取得临床医学大专文凭后,他回到家乡,在参加乡村医生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后,在龙头镇开办了个体诊所,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

“都说凡事开头难,最困难的就是前期如何获得大家的信任。”陈禹朋深知做医生,人命关天,马虎不得,为此,他经常找老中医请教,还购买了大量医学书籍自学,白天诊病,晚上研读,他考取了助理、临床、中医、中药、主治医师等多个执业资格证书。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找他看病的人多了,接触的病例多了,医术也显著提高了,他在方圆几十里有了名气,就连外地的患者也慕名上门求医。

坚守初心使命  让患者少花钱把病治

一直以来,陈禹朋都把“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把病治好”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从医24年来,陈禹朋始终坚持爱心诊疗,平价收费,遇到困难群众、高龄老人,或者低收入人群,他都减免收费,用最低的收费保证患者都看得起病。

“在我们这边,只要提起陈大夫,都知道他。”在镇巴县邮政局工作的姚女士说,陈大夫治好了他女儿难治的血液病,平常像对家人一样对待病人,在他们县陈大夫家喻户晓。

每日诊治病人30余次,每年诊治病人达万余人次,在网上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咨询及健康服务……多年来,他始终心系群众疾苦、默默奉献守护,从而收获了群众及业界的认可与好评,他先后被评为陕西省自强模范、汉中市十大励志人物、第十三届汉中市杰出青年、最美城固人、全国乡村好青年等。

贤内助的力量  夫妻携手传递真善美

家和万事兴,陈禹朋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离不开妻子常阿苗“贤内助”的付出。“我的妻子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位贵人,她给了我一个幸福的港湾。”说起妻子常阿苗,陈禹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多年来,陈禹朋一心扑在患者身上,对家庭的照顾少,对此妻子常阿苗没有一句怨言,陪着他一起工作。在诊所里,大家经常能看到他和妻子密切配合的忙碌身影,陈禹朋在前面坐诊把脉、开出药方,妻子在后方精准抓药、交代服用方法。“民众有难,医者仁心,他尽管去给群众服务就是,我要给他当好帮手。”常阿苗说。

日常生活中,他与妻子两人互敬互爱,关爱老人、善待孩子、热心助人。在他们的教育下,一双儿女也乖巧懂事。今年16岁的大儿子陈英铭,从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眼见着父亲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收获了患者的信任与感动,他也立志将来要成为一名医生,考上心中的理想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医生。

陈禹朋说:“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最美家庭’应该是家人和睦相处、团结合力,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引导,是一种爱的延伸与延续。我们夫妻二人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会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与温暖,继续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记者  司霜)


责编:皇甫喜   编辑: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