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梦 家风情 ——记第十三届陕西省五好家庭标兵王亚岚家庭
汉中文明网讯- 王亚岚家庭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遇到困惑彼此开导、互相帮助,这些相处习惯如催化剂般,促进这个平凡的小家和谐、温馨、幸福。同为体育教练员,“助推更多热爱体育的孩子实现冠军梦”是夫妻俩的共同理想。寒来暑往,为了这个共同理想,他们一直在坚守与践行的道路上前行。去年12月,王亚岚家庭被评选为第十三届陕西省五好家庭标兵。

王亚岚一家三口的幸福合影。 受访者供图
体育情怀的延续 夫妻从运动员到体校教练
王亚岚,汉中体育运动学校田径一级教练员;郝院东,汉中体育运动学校摔跤二级教练员。曾是专业运动员又都投身于教练事业的夫妻俩,他们的故事始于共同的体育梦想。王亚岚告诉记者:“我和丈夫是在工作后相识的,我们不仅是同事,还是老乡。通过工作接触,我发现我俩对体育事业都抱有极高的热情,志趣相投、有共同语言,最终走到了一起。”
因体育结缘,体育早已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都曾是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心怀热爱、追逐梦想。如今成为教练,倾囊相授经验,从运动员到教练,身份更迭,却延续着对体育事业的满腔情怀。
迎着晨光出门、披着夜色回家,夫妻俩携手并进,长期奋斗在训练一线。他们培养的运动员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达70余枚,助推50余名优秀运动员走出秦巴山区迈向更高的舞台,在国内国际大赛中屡屡争金夺银,书写精彩人生。
执教近15年,夫妻俩先后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练员”、汉中市“突出贡献参赛团队”、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伯乐奖”、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
双向奔赴的爱情 夫妻生活互持、事业互援
作为一名体育教练,王亚岚的工作任务繁重,尤其是她还负责学校训练科的管理工作,常常处于无周末、无假期的状态。同样是体育教练的郝院东,他深刻理解妻子的工作压力,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
“我怀孕那会学校训练任务重,经常不能按时回家吃饭,郝院东就当起了我的专属厨师。其实他根本不会做饭,就照着‘小红书’学,做好了再送到学校给我吃。一开始菜都烧糊了,到现在他已经成长为我家的‘掌勺大厨’,女儿也更爱吃爸爸做的饭。”
“生活中你支持我,事业上我就要助力你”——郝院东的摔跤训练队里大体重运动员比较缺,大重量公斤级比赛项目亟待突破。恰逢上届省运动会允许运动员兼项,于是王亚岚在征求队员意愿后,就把自己田径队中的一名链球运动员送到摔跤队训练。教练科学训、队员刻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运动员当年一举拿下了省青少年国际式古典摔跤锦标赛+70公斤级冠军。
夫妻俩的相濡以沫、相互扶持,造就了一对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典范。他们就像橡树与木棉,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也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清廉家风的传承 父母言传身教助力孩子成长
王亚岚的外公是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对家庭成员的要求极为严格,这种环境深深影响了她的价值观。生活中,她们一家勤俭节约,不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工作中,夫妻俩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坚守公平公正。
“清廉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一定会有深远影响。”注重言传身教的王亚岚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受到熏陶。
王亚岚家有一个特别的春节习俗——写春联。每年春节前夕,一家人就会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一边讨论春联的内容,一边提笔写字。写完后,一家人一起把春联贴在门上,看着那红彤彤的春联,过年的感觉一下就浓烈了起来,仿佛所有的祝福都随着春联一起走进了他们的家。
王亚岚家庭在清廉家风的滋养下,不仅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运动员,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在这对夫妻身上,我们看到了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家庭温暖的完美结合。(记者 曹娜)
责编:皇甫喜 编辑: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