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县袁家庄街道创新开展“有‘袁’互助”·为民服务,让民心更近、民声更显、民生更暖集中整治活动
汉中文明网讯(通讯员 周璞)为进一步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拉近干群关系,优化民生服务,今年以来,佛坪县袁家庄街道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集中整治”“火种计划”等活动为牵引,创新开展“有‘袁’互助”·为民服务工作,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脚步丈量田野阡陌、小区街巷,听民声心愿、应民生期盼、解民心所忧,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有‘袁’互助”是“连心桥” 捅破干群“窗户纸”,服务群众“零距离”
坚持服务为民,把每一件群众切身的小事做实、实事做好,是“有‘袁’互助”·为民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不愿沟通,是大部分年轻干部开展群众工作,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有‘袁’互助”·为民服务工作方案》明确,“每周走访群众不少于1户,每月为民办实事不少于1件”的基本任务,对为民服务实事分8大类,逐项释义和示例,让干部明确任务要求,掌握基本方法措施。
97年的年轻干部张瑞芳,利用自己师范教育的上学经历,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帮助所帮扶户詹诗鑫、张佳婷小朋友辅导家庭作业。东岳殿村包村干部唐汉华每周都会在下乡途中,看望一下自己所包联的陈昌贵老人,了解一下近况,帮助收拾庭院、晾晒衣物等。“有‘袁’互助”·为民服务工作开展以来,52名街道机关干部帮助办理群众身边可感可及实事743件。从起初“么啥么啥,都好到滴”“有啥说得,又解决不了”的不耐烦,到现在“这个你帮我看一哈”的主动招呼,干群之间的隔膜消除了,心贴得更近了。
“有‘袁’互助”是“练兵场” 练就担当作为“铁肩膀”,塑造能文能武“硬本领”
“现在的年轻干部学历高,写东西没问题,但是沉下身子解决群众问题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街道党工委书记桂鑫乐在动员会上说道,“任务数量少,不要求打卡留痕,和年终评先选优直接挂钩,一方面减轻负担,一方面鼓励激励,该工作将作为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火种计划”活动的重要抓手。”
在今年如火如荼的“千万工程”工作中,肖家庄村包村工作组长李华良认为,“乡村要美丽,更要让群众得到实惠。”因此,在打造肖家庄村“千万工程”示范点中,该村工作组集思广益,谋划开展了移民安置小区的微改造,李华良带领工作组成员自发购买颜料,划设小区停车位46个,利用一楼阳台下放空间,新建柴火棚26个,不仅扭转了乱停乱放、乱堆乱放等乱象,解决了堵塞楼道消防通道的安全隐患,还让小区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千万工程”工作开展以来,袁家庄街道坚持“美观整洁”和“宜居宜业”相适宜,先后改造安置点3个,打造示范点位25个,帮助群众清理乱堆乱放沟渠及更换围栏300余处,改造精致小菜园、小花园20余个。
为杜绝“有‘袁’互助”·为民服务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两张皮”现象,袁家庄街道将全辖划分成195个微网格,配备237名网格员,机关干部每人包联3—5个网格,带领村居干部和网格员,统筹推进防电诈、安全生产、消防、矛盾纠纷排查、医保收缴动员等网格工作和为民服务办实事工作,全面夯实走访帮扶、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等主体责任。在今年的实践中,率先出台《袁家庄街道社会治理网格长网格员履职考核办法》等工作机制,成功打造全县唯一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示范点。
“有‘袁’互助”是“监督台” 听群众心里话,解群众心坎忧
群众的批评声背后,大多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民情民意,对待群众批评的态度,体现着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在街道多次工作例会上经常提到,“要将“有‘袁’互助”作为重要的“民声渠道”,群众反映的事要坚持一抓到底,能解决的迅速解决,解决不了的带回来研究推动,存在纪律问题的,纪工委要紧盯不放,抓出典型。”
“村财镇管”制度,有力地确保了村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稳定发展。但组集体资金运行不规范、不透明等问题,群众反映多、意见大。今年9月,袁家庄街道在全县率先开展“组集体资金专项清理行动”,对全街道6村43个小组开展集中清理,清查组集体资金944万元、林地2113.2亩、集体土地32.59亩、房产889平方米,清理收回组集体自行保管资金113万元,启动追责程序1人。
今年以来,袁家庄街道持续开展“有‘袁’互助”入户走访工作,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35条,先后进行党政纪处分4人,约谈机关、村组干部21人,结合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集中整治活动,及时向佛坪县纪委梳理反馈群众意见建议52条,推动东岳殿村48户高铁拆迁户房产证办理、塘湾村塘湾路损坏等10项民生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一来一往”见真情,“一坐一聊”办实事。“有‘袁’互助”,不仅让群众获得了一点一滴的幸福感,帮助机关干部获得了“一步一进”的成长历练,促进袁家庄街道发展根基更加牢固,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责编:皇甫喜 编辑: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