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仁村镇: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汉中文明网讯(通讯员 张峰 左力戈)镇巴县仁村镇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为底色的发展思路,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环境整治、粮食安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协同推进,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聚焦环境整治,为乡村振兴添亮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契机,以改变村容村貌、树立文明乡风为目标,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实现群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扎实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用“干”彰显本色,用“实”擦亮底色,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今年以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40余次,累计清理水沟2471米,冲洗集镇街道2条1.5公里,先后修复路堤6处418米,为集镇安置住户群众建彩钢棚250平方米,以集中堆放农具和闲置家具等;利用闲置地划设停车位91个,解决集镇居民停车难问题,促进镇容村貌由“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
聚焦粮食安全,为乡村振兴固根基。为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仁村镇将撂荒地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全镇范围内多形式宣讲撂荒地整治政策,通过微信群、村广播、宣传车、院坝会、干部入户宣传等方式,广泛开展耕地保护相关政策制度宣传,普及耕地“红线”知识,有针对性地宣传耕地地力补贴、种粮一次性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向农户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撂荒地整治的意义,努力加大撂荒地整治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对耕地保护的知晓率,增强群众爱惜土地、种好土地的自觉性,激发群众种地热情。
聚焦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补短板。仁村镇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富民”持续发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庄房村创益德合作社根据不同果树的生长习性和周期,积极探索果树套种药用芍药、紫薯,实现树上结果,树下生“金”;回龙村因地制宜整治闲置沙场、建设设施大棚,沙场整治后采用土豆玉米套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能。设施大棚充分利用农时冬季种植羊肚菌,春夏抢抓农时种植黄瓜、豇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6月以来,推销土豆约1.5万斤,助村集体增收2万余元,销售大棚蔬菜获利3万元。不仅优化了产业结构,也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并鼓起“钱袋子”。今年以来,村集体经济获得收益近10万元,累计带动群众就业145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聚焦乡村治理,为乡村振兴增动力。坚持以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的总基调,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乡村“智”理新模式,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建立矛盾纠纷“三色管理”台账,积极化解群众“担心事”“烦心事”,描绘出乡村治理新“枫”景。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0余件,处置率、回访率均达到100%,努力营造文明法治、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责编:皇甫喜 编辑: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