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域文化 做活“六个起来” 以“思政红”擘画“育人梦”——汉中师范附属小学党建与学校德育融合案例
汉中文明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现在就是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时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引领的主阵地,需要我们善于运用新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站在儿童的立场,用“童言童语”进行宣传,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引领教育青少年树立“四个自信”,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汉中被誉为“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两汉三国”“自然风光”“红色文化”等各类资源丰富而珍贵。文化筑城,教育铸魂。汉中师范附属小学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探索和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开展“牢记嘱托,传承文明,守护根脉,共享幸福”主题系列活动,提升师生思政素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汉师附小依托“三个课堂”,以“六个起来”活动为载体,将汉中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汉中故事讲起来”。
队员们通过查阅资料、寻访故事发生地、采访故事主人公等方式,了解和讲述汉中先民们世代锲而不舍修建栈道,通达东西南北的历史故事;讲“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张骞的人生传奇;讲汉王刘邦善用人才、尊重人才拜韩信为大将的历史故事;讲全家三代11人参加红军的陈锦章和忠于党永远跟党走的刘彩凤等革命先烈的故事;讲时代楷模张富清以及汉中历年来评选出的“最美人物”故事。队员熟知家乡历史,立志长大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汉中文物活起来”。
学校与汉中博物馆联合开设汉文化12个课程,通过研学探寻崖壁上的汉字、摹写“汉中石门十三品”、探秘千年古道、跟着石刻游褒古、体验“火烧水激”开凿石门的技法等互动形式,让队员了解中国书法由篆到隶再到楷书的演变过程,感受摩崖石刻作为“国之瑰宝”“日本之师”独特的文化内涵,让“沉淀了岁月尘埃,见证着时代腾飞”的文物以鲜活生动的姿态深刻在队员的心田。
“汉中文脉传起来”。
汉中地处南北文化交融区域,关中、川渝、荆湘等文化在这里汇聚,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元素。学校借助地方特色,开设了藤编、扎染、糖画、泥塑等红领巾小社团,建立了汉调桄桄、汉礼、彩船、草龙等表演小队。通过参观藤编、羌绣等非遗基地、体验非遗制作过程,邀请地方戏进校演出,非遗传人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学堂上起来”。
学校倡导队员每人学习一项传统技艺,建立非遗“传习室”,举办非遗作品展览、非遗文化表演节,评选非遗小传人,设计非遗文创作品。一时间,队员学习传统文化热情高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少年儿童中的影响力大大提升。
“汉中地标火起来”。
学校少工委号召各中队利用假期带领队员选择家乡一处有标志性的建筑,开展“打卡汉中地标”活动。家长们带领学生在龙岗寺、天汉长街、天汉楼、古汉台、武侯墓、栈道等地开展学习、讲解活动,并通过视频、绘画等方式进行介绍,引导学生从中感受汉中悠久的历史和新时代家乡的巨大变化。
“生态城市护起来”。
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各中队成立了护绿环保、文明岗等各类小队,通过低碳出行、清捡垃圾、文明劝导等实际行动保护汉中的青山绿水。
“六个起来”成效显著。
深耕本地历史文化宝库,让学生领略汉中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学习、传承、弘扬、宣传了家乡文化。深化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以人文自然“软实力”赋能立德树人“硬实力”。通过学习实践,实现了学生从书本中成长到社会实践中成长的转变,与自然而然中被汉中精神文化所滋养,形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三观正、品质好、素质高。四是紧扣一条主线强化党建带队建的引领力、影响力,探索出了党建工作融入青少年思政工作的新路子,让思政课行走在山水汉中的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五是激发了青少年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六是带动了周边学校广泛开展了传承弘扬汉中地域文化活动,带动了更多家庭更加热爱家乡文化。
只有在青少年的心中浇灌“精神”的养料,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才能将广博深厚的民族精神植根于心,并付诸行动和实践,这样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助力中国梦的实现,落实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汉中师范附属小学 )
责编:皇甫喜 编辑: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