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区:让文明新风润人心
汉中文明网讯(通讯员 张雅宁)“不等不靠、敢想敢闯,勤劳致富共振兴……”“大娘,按照今年的粮食直补政策,每亩补贴75元,您一共能拿到1400多元嘞。”“大家加把劲,把这里清理完,到街上去劝导文明停车!”......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幕幕火热的场景,日复一日在南郑的大街小巷、乡村院落争相上演,奏响了文明实践最强音。
2020年以来,南郑区抢抓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机遇,坚持因地制宜,在组织体系、阵地建设、队伍发展、品牌培育、工作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高。
从“各自为阵”到“统筹盘活” 同频共振打造“三级”文明实践圈
“不能让文明实践‘空对空’,更不能让文明成为‘一阵风’。”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该区打破传统条框界限,突出“一个场所,多个主题,多种使用”,整合汉山广场各类优质资源,因“需”而动配备阅览区、培训区、文化活动区等功能用区,高标准建成展示南郑历史、人文、旅游和精神涵养成果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体,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科技科普、文化服务、健康体育五大平台,认定打造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9个首批文明实践基地,有效实现对现有活动阵地、活动项目、人员队伍的集结与盘活。以中心为蓝本,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火速铺开,现已基本实现区、镇、村三级体系建设全覆盖。
南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以“8+N”志愿服务体系为基础,积极构建“区总队+区级部门支队+部门单位分队”“镇(街道)支队+镇机关单位分队”“村大队+各服务小队”三级志愿服务体系,累计组建区级队伍37支,镇级队伍30余支,村级队伍500余支,构筑区、镇、村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实现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下沉。
从“政府配菜”到“百姓点单” 从需出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该区按照“纵向涵盖区、镇、村,横向辐射党政群”工作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探索与区级融媒体中心、“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学习强国”平台、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融合融通机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文明实践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集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于一体的志愿服务供需“四单”机制,按需开展理论宣讲、法治宣传、文化体育、卫生健康、科技科普等志愿服务,接受群众评价,实现闭环管理。截止目前,全区累计注册志愿者3.3万余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次,服务群众20万人次。
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宣讲
“群众反映村道边杂草丛生,影响出行,我们就组织环保志愿者及时清理;村里留守儿童缺乏管护,我们就适时提供课后管护服务……基本上,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汉山街道城东社区志愿者说到。
志愿者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
同时,各镇村充分发挥村民微信群等信息集群平台作用,广泛征集群众实际问题和服务意见,为志愿服务提供更多方向和“线索”。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品牌培育构筑文明实践新风貌
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要串点成线、连线成块、攥指成拳,形成集聚效益,打响服务品牌。该区创新开发“志愿云”呼叫微信小程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构建社区志愿云服务“积分银行”,其创新做法荣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斩获2021年度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项目竞赛二等奖;聚焦交通文明引领城市文明,打造“车让人·人守规”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荣获十四运会“优秀社会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知识宣传
无独有偶,梁山镇“快板宣讲”、圣水镇“云喇叭”、高詒镇“廉泉讲堂”等一批批基层理论宣讲队伍,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传播党的政策、创新理念,丰富群众生活;赵家湾村"爱心厨房”为孤寡老人送去生活保障;区妇联“巾帼同心”志愿服务为困境儿童及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曙光救援”活跃在各地疫情防控、灾情救援现场……
如今,放眼梁州大地,城乡面貌焕发生机,志愿服务精彩纷呈,身边好人层出不穷,正能量不断汇聚,南郑上下正在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奋力谱写华彩的文明乐章,为新时代南郑追赶超越提供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